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农业作业时,需严格遵守中国民用航空局(CAAC)及相关部门的管理规定,确保合法、安全、高效地开展作业,以下是具体流程和要求:
基础资质要求
-
无人机实名登记
根据《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》,所有植保无人机(无论重量)均需通过“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(UOM)”完成实名登记,获取登记标识并粘贴在机身显著位置。 -
操作人员资质
- 操作员执照:若植保无人机重量超过5kg(部分地区可能要求更严格),操作员需取得CAAC认可的《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》(如超视距驾驶员执照,简称“超视距”)。
- 农药使用资质:操作人员需具备农药使用相关知识,部分地区要求持有《农药经营许可证》或经过农业部门培训。
无人机适航与合规要求
-
适航认证
- 小型植保无人机(≤150kg):目前CAAC对小型植保无人机采用“特殊适航证”管理,需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(如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)完成性能检测(如抗风性、喷洒精度、电磁兼容等),并提交《特殊适航证申请书》。
- 大型植保无人机(>150kg):需按传统航空器标准申请型号合格证(TC)和生产许可证(PC),流程更严格。
-
设备标准
植保无人机需符合《农用植保无人飞机技术标准》(GB/T 42448-2023),包括最大起飞重量、喷洒系统精度、续航时间等指标。
飞行作业流程
-
空域申请
- 一般农田区域:若作业区域远离机场(通常30公里外)、人口密集区及军事管理区,可视为“管制空域外”,无需提前申请,但需通过UOM平台报备飞行计划。
- 管制空域内:若在机场净空区、军事禁区或人口密集区(如城市周边)作业,需提前通过“中国民航空管信息服务系统”提交空域申请,获批后方可飞行。
-
作业前准备
- 环境勘察:确认作业区域无高压线、障碍物,避开恶劣天气(如大风、降雨)。
- 农药配置: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农药,避免高毒、剧毒农药,并做好防护措施(如操作员佩戴口罩、手套)。
- 设备检查:检查电池电量、喷洒系统(如泵、喷头)、GPS信号等,确保设备正常。
-
飞行操作规范
- 高度限制:通常不超过30米(特殊情况可申请至50米),避免影响其他航空器。
- 视距内操作:超视距飞行需配备观察员,并确保实时监控无人机状态。
- 避让原则:主动避让有人驾驶航空器、鸟类及地面人员。
作业后管理
- 数据记录:保存飞行日志(包括时间、位置、高度、喷洒量等),部分地区要求上传至农业部门监管平台。
- 设备清洗:作业后及时清洗无人机(尤其是药箱、喷头),避免农药残留腐蚀设备或污染环境。
- 事故报告:若发生坠机、误喷等事故,需立即向当地民航部门和农业部门报告,并配合调查。
政策支持与注意事项
- 补贴政策:部分地区对购买合规植保无人机给予补贴(如2023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),需关注当地农业部门通知。
- 法规更新:CAAC及农业部门会不定期更新管理规定(如2024年新修订的《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》),需及时关注官方信息(如CAAC官网、UOM平台)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合法、安全地开展植保无人机作业,同时提高作业效率,降低人工成本。

